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7533号-1
最近热播电视剧《追风者》里面讲述淞沪会战,十九路军浴血奋战,坚守国土的历史事件。这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有一种春联叫白额春联,白额春联的来源有三,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述一下。
一、"爆竹一声除旧,桃符万户更新"。新年人家门首贴春联,这也是中国普遍的习俗,例用大红纸写上浓墨黑字,象征翌年到头家门大吉大利。但是在兴化地区人家贴春联用的大红纸,上方是有约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,群众叫做联头,该俗起于清初。
17世纪中叶,清军入关,在进军福建时,明朝旧臣纷纷组织抗清活动,当时的莆田,在南明莆田人大学士朱继祚的组织下,各路义兵遍布山区,平原沿海,联络郑成功海上主力,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,此起彼伏,拉锯战形势延续了好几年。
1648年既明永历二年,朱继祚军队克复了兴化府城,但于同年七月,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了。清兵第二次在明军手里夺下的地方,例要屠城示威。那时兴化城内的人民都遭殃,等到”封刀“之后,仅存的人,还要受到清兵薙发令的威胁,"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".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,家家都办丧事贴白联。
到了过年,清政府强迫人家要庆祝"新朝贺岁",要贴上大红联,若不听令,又是杀头的罪名。按中国老习惯,丧家未到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。因此人们不得已遵令贴上红联,却是巧妙的上头留出一段原来白联的白纸,以示抗议。第二年为了纪念这一惨痛时间,就于大红纸上边特制一段白头,成为现在的兴化习俗。
二、明代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倭寇侵犯福建,占领宁德横屿、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,建立据点,四处烧杀掠抢。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,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。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,死亡3万余人。抗倭英雄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,拯救百姓于水火。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,连克倭营六十多座,歼敌四千多,铲除倭寇大本营,从此倭患基本平定。兴化城得以光复。这时,逃亡山区的老百姓,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。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,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。这时,年节已过,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,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。原先,莆田正月初二“探亡日”每家都贴上绿联,但在初四“做大岁”,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,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,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那就是在刚贴过的绿联上面,覆盖大红的春联,将绿联露出一截(约10厘米),用来表示心有余哀。从此以后,莆田地区在春节时,便流行贴绿额春联的风俗。每年春节前夕,各家商店里就会卖这种有联头(上方约10厘米是浅绿色)的写春联用的红纸,直至文革后期,破旧立新,增产节约,把浅绿的联头变成白联头。
三、“百万出征三千归,粤地户户挂白绫”。粤军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先后参与了淞沪抗战、淞沪会战、南京保卫战、兰封会战、万家岭之战、广州战役、长沙会战、桂南会战、两次粤北会战、衡阳解围战、桂平战役、韶关战役、赣南战役、反攻广西,以及广东省内的各大小战役。仅仅是广东的地方武装也曾击沉敌舰2艘,俘敌运输舰1艘,击落日机7架等战绩。抗战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黄梅兴将军就是粤籍将领,被后人称为“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”。广东省是抗日时期战斗力最强出兵最多的五省份之一,总计92.5万人!然而抗战回来仅三千人,却无人领军功章。白头春联也成了广东地区人民寄托爱思的一种方式。
终上,白额春联的来历都和抗日战争有关,现在人们继续保存着这一风俗也是在提醒中国人民勿忘历史!
燃灯寺公墓整理
177667788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