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 11 月 7 日 - 8 日之间交节。
一、气候特点
气温下降
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,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,气温明显下降。北方地区的降温幅度更为显著,常常会出现初雪。在立冬之后,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会降到 10℃以下,天气寒冷干燥。而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,但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温,早晚温差逐渐增大。
日照时间缩短
立冬时节,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,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进一步缩短。这不仅使得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减少,而且会让人感觉天气更加寒冷。在高纬度地区,这种日照时间缩短的现象更为明显,极夜现象也开始在北极圈附近出现。
二、三候现象
一候水始冰
立冬之后,天气寒冷,河水开始结冰。不过这个时候冰还比较薄,只是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冰层。这是因为气温下降到了一定程度,使得水的温度也随之降低,达到了冰点,水就会从液态转变为固态。
二候地始冻
随着气温的持续降低,土地也开始冻结。土壤中的水分结冰,导致土地变得坚硬。这一现象对于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,土地冻结后,一些农事活动如翻耕等会受到限制,但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,为来年的耕种打下基础。
三候雉入大水为蜃
这一候有比较复杂的说法。一种解释是,立冬后,野鸡等鸟类少见了,而海边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,古人便认为野鸡到立冬后变成大蛤了。这种说法体现了古代的朴素观察和想象,实际上是因为季节变化,鸟类迁徙等因素导致的视觉错觉。
三、农业意义
秋收冬藏
立冬时节,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。农民们忙着将收获的粮食、蔬菜等进行储存,如将谷物晾晒后存入粮仓,将萝卜、白菜等蔬菜储存到地窖中,以保证冬季的食物供应。
冬季作物管理
对于冬小麦等冬季作物,立冬后的管理至关重要。需要检查麦苗的生长情况,适时进行灌溉和施肥,保证麦苗安全越冬。同时,要注意防止麦苗遭受冻害,通过覆盖秸秆等方式来提高土壤温度,保护麦苗。
四、传统习俗
吃饺子
在我国北方,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。饺子的形状像耳朵,有说法认为立冬吃饺子是为了防止耳朵被冻掉。这一习俗蕴含着人们对健康的美好祝愿。而且饺子馅料丰富多样,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,如韭菜鸡蛋馅、猪肉大葱馅等。
补冬
立冬后是补冬的好时机。人们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来滋补身体,增强抵抗力。例如,在南方一些地区,会吃些鸡鸭鱼肉,如姜母鸭、羊肉炉等。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,能够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,帮助人们抵御寒冷的冬天。
酿黄酒
浙江绍兴等地有立冬酿黄酒的习俗。立冬时节,水质清冽,适合酿酒。人们用糯米、麦曲等原料,经过浸泡、蒸煮、发酵等工序酿制黄酒。这种黄酒口感醇厚,而且经过冬季的长时间发酵,品质更佳。
燃灯寺公墓咨询电话:17766778817
17766778817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7533号-1